今年年初的热播剧《人世间》,让很多人想起十年前的另一部热播剧《温州一家人》。《人世间》里的小弟周秉昆,就像当年《温州一家人》里的温州青年周麦狗,为了摆脱靠捡破烂起家的父亲,羞愤之中离家出走大西北,走出了自己的艰辛创业路。
十年前,很多温州人围坐在自家客厅里,在这部剧里寻找自己和父辈的影子。通过这部剧,了解到敢打敢拼的温州人,感受到温州这座中国改革开放名城的魅力。
而我们今天的这篇报道,说的是而“温州一家人”中也有一位重要成员——农行温州分行。
四十二年来,农行温州分行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温州改革开放的浪潮中,一家银行与一座城市的命运交错着,在创新与拼搏中共同成长,成为真正的“一家人”。
有担当,因为有眼光
如今,坐动车从杭州到温州最快只要两个小时,让“双城生活”成为可能。但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,去趟温州算是一件大事。
在杭州工作了近40年的温州人刘老师深有感触,“以前,每年过年回一趟老家,在武林广场坐长途汽车,今天一早出发,要颠簸到明天黄昏才到温州。”
改变发生在1998年6月11日,随着一声长鸣,由温州开往杭州的604次“海鹤号”列车缓缓驶出车站,标志着金温铁路的开运。
但对金温人来说,挑战才刚刚开始——更难的是营运。金温铁道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魏义峥说,“除了需要偿还铁路建设时的各项贷款外,铁路的运营、人员的工资都需要大量资金,而一开始线路的客流和货运量还没有上来,收入不足,因此需要再向银行贷款。”
当时环境下,一条地方铁路,同时又有民资参与,让不少国有银行心有疑虑,纷纷拒绝放贷。此时,农行站了出来,给予了5000万元的授信。
不过,当年银行内部在讨论这一笔贷款时,却曾引发争议。在当时的环境下,金温铁路能不能盈利还是个未知数,农行在先前测算时,发现这个项目后续可能会亏损。
“我们按照项目偿债能力、盈利能力、营运能力和现金流等要素进行分析,发现该项目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,尤其对建成后的客流量能否达到预期,谁都摸不准。”农行温州中山支行副行长王晓勇回忆道。
出于对温州经济发展和铁路前景的看好,农行温州分行没有因为这次测算就放弃。他们组织了几波人马,开始更深一步调研。
农行人调阅资料、实地走访,对温州当年经济情况、公路和水路出行人员情况进行摸排分析,估算铁路通车后的不同载客量的票务数,作为研判项目营收依据进行测算。
他们还对政府态度及资方进行沟通交流,甚至安排专门人员走访项目沿线的居民安置及迁移情况。
实地调研加上数据分析之后,大家的结论相当一致:铁路是“后起之秀”,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。
最终,农行领导拍板——给予贷款支持。五年后,金温铁路开始盈利,它不仅开出了省际长途列车,方便百姓出行,还创新开通了温州西站至莫斯科直达国际集装箱专列,温州的服装、鞋包从此可以直接走出国门,通向欧洲。
从金温铁路到甬台温高速,到温州市域铁路、龙湾机场枢纽、金丽温高铁、杭温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,温州每一次交通的巨变都有农行的身影。
据悉,近三年来,农行温州分行共支持各类项目415个,发放贷款超过666亿元,在温州各大银行中授信额度最大、支持力度最强。
从5000万到40亿,农行温州分行一路授信,支持金温铁路不断延伸。
能创业,因为有陪伴
2005年,联合国提出“普惠金融”的概念,希望金融机构以可负担的成本,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、有效的金融服务,小微企业、农民、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。
这一当下被社会广泛认识、强调的概念,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农行温州分行就已领会,并付诸行动了。
1979年,就在中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之际,在温州一家食品经营站当临时工的朱明春辞职下海,开办养鸡场。这个一门心思养鸡的小伙子,引起了当时农行瓯海支行行长钱绍珊的注意。
“当时我找到农业银行,想借一笔贷款用来买孵化器等设备用来养鸡,本以为很麻烦,没想到钱很快就批了。”朱明春说。
除了资金支持外,钱绍珊还亲自去学农业技术,跟着朱明春一起养鸡养鸭,遇到不懂的地方,两人会互相请教,有时甚至一起上农业培训班。
1989年,朱明春被《人民日报》誉为“全国养鸡大王”,同年被授予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进入新世纪后,温州民营经济迎来一波新的创业高峰。“一鸣”与农行的陪伴故事,又有了新版本。
2000年前后,朱明春把企业的接力棒交给了浙江农业大学毕业的儿子朱立科。朱立科倡导的新型奶吧,一改温州人一杯豆浆一个面包的早餐习惯,一经推出就受到温州人欢迎。
收获成功后,朱立科开始着手准备扩大企业规模。2012年,一鸣二期工程在温州平阳县的一座山腰上开工。这座总投资3亿多元的现代化工业园,引入了先进的乳制品生产设备,同时在产能上也比之前大幅提升。
建厂需要资金,朱立科找到了老朋友农行。
“我们到厂区和工地都进行了调研,前前后后跑了五次,看到这家企业有潜力,发展后劲足。”当时对接的农行平阳支行负责人这样说。最终,农行为一鸣授信1.2亿元,用于扩大投资建设。
飞速发展的企业得到了市场的认可。2020年12月28日,一鸣在A股上市。
成功迈入资本市场的温州企业还有很多。回首过往,人们发现这些上市的民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都与农行有着几十年交情,或者说都曾在农行获得第一笔贷款:支持持有全国首张个体营业执照的章华妹;向上市公司正泰集团发放第一笔货款;向著名企业报喜鸟集团发放第一笔货款……
在农行的一路陪伴下,一家家企业撬动了财富的密码,得以鱼入大海、鹰击长空。
消费者在一鸣食品店内体验数字人民币。
能闯关,最终凭智慧
关于银行,有一个“借伞还伞”的故事。
1913年,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向英、法、德、俄、日五国银行团搞“善后大借款”,五国财团聘请辜鸿铭做翻译,辜鸿铭为此索要6000银元天价翻译费。聘期结束时,他留下一句话:所谓的银行家,就是晴天千方百计把伞借给你,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人。
这句被当成谚语收进了英国《大不列颠词典》的话,也是过去大多数人对银行的传统印象。
果真如此吗?温州企业主郑昌贵却不这么看。
郑昌贵创办的温州正亮电子电气有限公司,主要制造变频空调中的核心部件,一度是业内翘楚,年产值超过两个亿。
可这家顺风顺水的企业,在2017年夏天碰到麻烦。那段时间,受局部金融风波、资金链断裂等影响,许多温州企业陷入困顿。
“那个时候只想着做大规模,在安徽建立了分公司,投资9000万盖了好几个厂房,还给一家金属企业做了担保。”
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大,郑昌贵出现周转困难,现金流开始紧张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他担保的那家金属企业又意外破产倒闭,作为担保人,他不得不代偿还钱。
正亮电子在七家银行贷款超亿元,可当时销售生产利润,甚至连银行利息都不够付,企业面临破产。
在无奈和痛心中,郑昌贵找到了农行。
“我们对这家企业做了全面调查,发现它的产品还是不错的,订单也不少,只要供货销售正常,资金应该能很快回笼。”农行乐清支行客户经理曾奔经理回忆。
话虽如此,可如何做,才能真正让这样一家企业“起死回生”呢?
经过细致慎重的研究,农行打出了一套帮助正亮电子的“组合拳”:用重新约期、利率优惠的方式,对正亮电子的存量用信实施债务重组,不停贷、不压贷,支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。
“之前我的很多贷款都是一年期的,开了好几次协调会后,最后帮我放宽到五年期,利率又下调,每年要少还约3500万元的贷款,对企业来说,这真是实实在在的帮扶啊。”郑昌贵说。正亮电子很快恢复正常生产,供销渠道顺畅,2017年当年销售额就达到1亿元。
越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关键时刻,越是考验金融机构的担当与智慧。农行温州分行的做法,为全国区域性金融风险防控和处置提供了“温州经验”。
一组数字,可以更加明确地说明这一点:到目前,农行温州分行累计组建债委会115个,共帮扶企业41家,涉及贷款32.22亿元。
对企业来说,雪中送炭的意义远远大于锦上添花,农行人深深知道这个道理。
在风雨中借来雨伞,共渡难关之后,农行在温州企业家心目中,已树立起“可共患难”的良好形象,绝不是辜鸿铭口中的“所谓银行家”了。
农行温州分行客户经理赴企业调研并提供金融服务。
勇创新,一路在坚持
今年4月2日,央行宣布,包括温州在内的浙江6座亚运城市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市。如今用手机“碰一碰”就可实现收付款的年轻人,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30年前,几个穿工作服的银行职员,拎着几大袋硬币、纸币在温州大街上奔走。
在改革开放之初,商品经济刚刚发展起来的温州街头,商业氛围浓厚,尤其在当时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、乐清柳市五金电器市场这些地方,一天下来现金交易量巨大,银行工作人员不得不自己拎着几麻袋现金办理存取业务。
数字化创新,是银行创新的标志性事件之一,在农行温州分行,这样的创新贯穿四十年,比如说,2014年他们推出的“汇贷通”。
改革开放以来,一批批创业大军从温州大山中走出来,走向全国直至世界各地。温商的这个特点,是银行开展新工作的契机。
农行温州分行拜访了政府企业、组织招商引资全国行、参加项目洽谈会、邀请域外温商来温考察,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,2014年,农行温州分行成立了域外金融办公室,建立了与域外温商长期稳定的联系,并率先在全市推出了“汇贷通”业务。
“别看它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,对外地温商来说可是大大方便了。”时任农行温州分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周联约介绍,“‘汇贷通’拥有了相当多当时别的银行卡没有的新功能:汇款、取款、转账诸多手续费免费,贷款循环使用、自助便捷,全国资金归集并自动理财,积分提供增值服务……”可以说,这是一张为温州生意人量身打造的“免费卡”。
比“汇贷通”更早的创新,是“金穗电话转账宝”。
2010年,刚刚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农行温州分行,率先开通温州首个专业电子银行服务网站,推出金穗电话转账宝,开拓出一条线上客户服务新渠道。
金穗转账宝最大的创新,是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跨行转账实时到账,打破了以前客户要去网点开本票再去另外银行入账等繁琐的手续。
在家庭作坊、个体经营户满大街都是的温州,在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,这个产品的创新意义很大,思路与现在政府一直在倡导的“最多跑一次”不谋而合。
创新,是温州企业的天性,更是农行温州分行的鲜明特色。正是坚持创新,才让农行温州分行长期领先同业,立于不败之地。
2022年1月17日,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在杭州开幕,省长王浩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多次点到温州:
温州新时代“两个健康”先行区建设、支持温州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、攻坚突破甬台温高速改扩建、加快建设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、加强亚运会协办城市密切协作、一批项目列入“4+1”重大项目建设计划……
一个个“温州元素”,让参加省两会的温州代表委员倍感振奋,也让温州农行人倍感亲切,因为在这些“温州元素”里,几乎都有农行的参与、助力。
四十二年来,农行温州分行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温州,也拥有了这方水土的气质。
到2022年3月末,农行温州分行各项存款达3179亿元,各项贷款达2600亿元,市场份额几乎占了可比同业半壁江山;综合实力已经连续21年位居温州银行业第一。
农行温州分行党委书记、行长潘韶亮这样总结:“农行温州分行自1980年恢复成立以来,能够成长为温州最大的国有银行,与温州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保持同频共振、同甘共苦、共同成长,是最主要的原因。”
同频共振、同甘共苦、共同成长,这些词都是对“一家人”最好的描述。而“在一起”,又是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美预期。(方时列)
责任编辑:骆思宇
-
新华财经会客厅∣综合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为共富添“光”
2022-12-09 18:07:59
-
支持企业春节留工稳岗,绍兴出台10条举措!
2022-12-09 15:30:31
-
浙江援疆胡瑛名师工作室“量身定制”培养计划 助力地方教师成长
2022-12-09 11:58:12
-
COP15大会认定湖州市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
2022-12-09 10:15:49
-
中央发话,浙江开干 全力拼经济
2022-12-09 10:00:50
-
" target="_blank" >
与时代共创,与世界共舞
-
聚焦浙江制造,砥砺深耕开新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