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05 / 04 09:03:00
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

再看山水还是青春

字体:

  “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,青春之人类,青春之地球,青春之宇宙”,这是李大钊先生向当时的中国青年发出的热情号召。

  其时,先生27岁,同样是青年。

  “能做事的做事,能发声的发声。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,就令萤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候炬火”,这是鲁迅先生向当时的中国青年发出的暖心鼓励。

  其时,先生38岁,是《新青年》中的一位主将。

  100多年过去,已经如当时的不少有志青年所愿,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。这也是一代代中国青年满怀伟大理想,接续奋斗的历史进程。

  和之前的每一代青年人一样,当代的青年在前进道路上也面临着困难与挑战。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、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、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,都会影响每一个人。在困难和挑战面前,有些年轻人不免会产生“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”的心态。

  这样的心态有客观原因,青年人初入社会,面对各方面的挑战,适应和应对能力尚不足。而思想中既有敏锐的一面,也有敏感的一面,如果再加上对“韶华易逝”的感慨,更容易产生不安和焦灼的心理。

  青年人有这样的心理,古今中外,皆是如此。

  在100多年前,24岁的朱自清,任教于浙江台州临海时,就曾在文章《匆匆》中感叹:“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,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,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,没有声音,也没有影子。”

  而在感叹之后,青年朱自清还是写下了这样的诗句:“我要一步步踏在土泥上,打上深深的脚印。”

  于是,《匆匆》之后,他又留下了《绿》《荷塘月色》《背影》《春天》这些美文佳作。到了晚年,他更留下过这样的感言:“相信自己,靠自己,随时随地尽自己的一份儿往最好里做去,让自己活得有意思,一时一刻一分一秒都有意思。”这实在是有一分“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”的人生况味。

  不过,要感悟这样的况味,不能只靠“植入”,更要依靠内生。全社会要为青年提供更为宽容的环境,提振他们对未来的预期,同时也需要青年人时刻保持奋斗这一青春最亮丽的底色,脚踏实地,自立自强。只要一如既往保持着朝气和梦想,在实践上磨砺自己,纵然一时会面对“万山不许一溪奔”的境遇,当代青年终将迎来“堂堂溪水出前村”的前程。(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冯源)

 

【责任编辑:张灵】
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87587